2024-05-11 10:00:07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山西岬兰盛产金黄色大豆、深黑豆、鲜红芸豆等。 在脱贫攻坚中,豆腐传统工艺发挥了特殊作用。 脱贫攻坚就像一座巨大的石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把豆子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在碾压贫困。 细腻的豆汁在希望的启发下变成了玉白的豆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插图:郭红松
豆腐有着悠久的历史。 相传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正在安徽寿县与淮南交界的八公山烧药炼丹。 他错误地将炼丹用的石膏放入了他正在喝的热豆汁中。 之中。 从此,豆腐家族就出现在美食中了。 豆腐在古代有很多名称,有“蜀儒”、“李奇”、“小仔羊”等。 宋代以后才统称为豆腐。 从豆腐名称中的麻花字,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豆腐的赞誉。 豆腐不仅具有“牛奶”的功效,甚至可以与“羊”肉的营养价值相媲美。
最初的豆腐制作是手工完成的,由人推或驴拉磨机,将豆子磨成豆浆,过滤,压水。 这一系列的过程费力又费力。 现代技术使得豆腐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 各种电动磨浆机、抛浆机、压榨干燥机一站式运行。 日产量较以往增加4倍以上。 还研发出新型家用豆腐机,让在家轻松做豆腐。
而岷兰县马家河村红旗示范户吴永明则制作纯手工老豆腐。 其色泽纯正、质地坚韧、豆香浓郁、口感细腻,让村民赞不绝口:永明的豆腐,能让人回到儿时的味道。
鸡叫前,已是凌晨三点了,全村人还在熟睡中,吴永明家的灯已经亮了。 以前小学课本上有一课叫“磨豆腐”:葫芦罗,葫芦罗,半夜起来磨豆腐。 磨豆腐是一项辛苦的工作。 天气越冷,越要早起“泡豆”。 磨豆浆之前,必须将黄豆用水浸泡到一定程度。 用特制的布袋将生豆浆挤干,放入锅中煮沸,边煮边撇去浮沫。 温度保持在90至110摄氏度之间,烹饪时间太长或太短都没有关系。 卤水有盐卤、石膏和葡萄糖酸内酯三种。 豆腐凝固20分钟后,舀入木盘或其他铺有布的容器中,用布包裹,盖上木板,压10至20分钟,形成水豆腐,又称南豆腐。 北豆腐俗称老豆腐。 一斤黄豆可做两斤以上的老豆腐,四斤左右的水豆腐。 豆腐脂肪78%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 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 两小块豆腐就可以满足一个人一天的钙需求量。 它被称为植物肉。
吴永明是千万农村孩子中的一名普通一员。 他从小就独自进城打工,搬砖搬泥,什么活都干。 他用勤劳的双手娶了老婆,生了孩子,在异乡定居扎根,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但在吴永明内心的隐秘处,始终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梦。 他时常在闲聊中与妻子回忆儿时的田野,总是在梦的深处为家乡保留一个神圣的角落。 他想过有一天回去,守护着自己的小院,靠着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近年来,国家不断号召农民工返乡创业。 吴永明敏锐地感觉到,实现梦想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 吴永明在城里的生活已经稳定下来,孩子们也已经在城里上学了。 回到家乡意味着放弃并面临新的挑战。 凭借着农民的淳朴和执着,夫妻俩一拍即合,决定回到家乡,没有过多权衡利弊,也没有患得患失:搬家树就死,人就活。 不靠自己我能去哪里? 回到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地,收获的粮食国家不会收税,还会有各种补贴。 会比在城里给别人打工更有成就感!
2016年,吴永明带着妻儿回到村里创业。 县、乡、村领导纷纷前来慰问、鼓励,相应的国家扶持政策也一一落实。 那年春天,吴永明承包了五十多亩土地。 因为心里充满了对家乡的感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所以工作时我似乎有无穷的精力。
吴永明的妻子整洁,勤劳,里里外外都是一个家庭的好妻子。 她一直记得小时候妈妈做豆腐。 妈妈做的豆腐受到了街坊邻里的称赞。 这是家传的手艺,她为什么不能开一家豆腐店呢? 于是吴永明豆腐店正式开业了。
吴永明的妻子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生火、磨豆、压豆浆、点豆腐、压豆腐。 做好后还卖豆腐。 想要做出好豆腐,除了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新鲜豆子外,关键是要讲究豆腐的工艺,需要技巧、专注、细心。 火太高了不行,火太小了也不行。 有一次,她不小心点了一大锅豆腐,心烦意乱,差点打自己。 盛豆浆的锅直径1米。 炉子太低,放不下锅,所以炉子很高。 由于身材矮小,她必须踩着长凳才够到炉子。 冬天,热气腾腾的白色蒸汽将她完全吞没,她不停地搅动雾气中的白色沸水,仿佛犁云播种雨。 夏天,她大汗淋漓,热得想脱掉皮。 不过,出于卫生考虑,她还得把长发扎起来,穿上干净的工作服。 她连续几个小时重复同样的动作。 每次做一锅豆腐,她都浑身是汗。 一年 365 天,每天都会发生这种情况。 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豆腐香味,她的处境和生活比她做的豆腐更有味道。
马家河村距离黄河不远,气温比县城温暖,适合高粱生长。 吴永明一回到村里,就与村委会、村工作队商量,决定自己种植高粱,酿制纯粮酒——他在外地打工时曾亲眼目睹并仔细研究过酿造工艺。 吴永明在地里种高粱,养了110只绒山羊。 高粱收获后,吴永明开设了一家占地60平方米的酒厂。 酒酿好后,密封在几个大坛子里,等待香气袭来后装瓶出售。
古代酿酒作坊的设备简单。 土灶是用泥土和砖砌成的。 炉子上放着一个大铁锅。 铁锅是用水泥固定的。 要求木匠根据锅的大小,用杉木箍做一个小顶。 买一个下开口大的锥形木锅,或者根据木锅上开口的大小买一个大的铁锅。 酿造蒸馏酒时,冷却水是循环的。 俗话说“天锅”。 新锅第一次使用前,必须先用砖砌好,翻过来用柴火烧,烧掉锅底的铁锈,然后趁热在锅上抹食用油。使其吸附在锅上,这样蒸馏出来的酒就不会出现锈黄色的颜色和气味。 土灶旁边必须用水泥砌成两个水池,一个用来蓄水,一个用来浸泡、熬高粱。 还有50至60平方米的摊位,在平地上挖了1米多深的地温发酵罐。 土曲酒的发酵周期一般为7天,地下必须挖7个池才能满足周期。 当地传统酿造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固定或可移动的糖化培养床,称为“盒子”。 24小时后,将煮熟的高粱与当地曲混合后放入“盒子”中,高粱开始变甜。 炒香后,即可将高粱铲出,称为拆包。 开箱出来的高粱软糯香甜,酒香浓郁。 最后,从箱中取出的高粱埋入地窖进行密封发酵。
老公种高粱,用古老的高粱法酿造纯粮酒,不勾兑,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秸秆和酒糟也可以喂猪。 我妻子按照祖传的古法做豆腐,豆腐渣还可以作为山羊的精饲料。 物尽其用,一石二鸟,不浪费。 一对夫妻,团结一致,在风起云涌、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上,刻意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取代了柯兰的老云,点黄土为金。
驴
小时候,我听到郭兰英唱山西民歌:“交城的山来自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就浇汶水的水,没有那么好的茶。”交城山上的米饭,只有面条、蛤蜊和山药蛋。” 灰驴上山,灰驴下山,我这辈子从来没有骑过这么好的车马!”这首民谣出自清朝,一个有心上人的女人被强行嫁入交城山中,女子因怨恨而发怒,情成歌:“我心狠,母亲无知,将奴家送到交城山。 交城山里没有什么好吃的和好茶,只有麦片面和山药蛋。 抬头一看,是一片黑色的森林。 山低下头,便是石滩。 灰驴上来,灰驴下来。 我想回父母家,可是口外没有好车马……”历史上“走西口”又叫“走口外”,“口外”一般指的是大北方。墙,而歌曲中的女子从口外的草原嫁到了口内,女子对口内的生活非常不满,所以创作了上面的歌曲。
山西省代县西北有三关之首的雁门关。 这里已成为商贾云集的地方。 为蒙古、山西商人驮运货物的,除了骆驼、马、骡子外,大部分都是驴。
驴毛色多为灰褐色,头大耳长,胸略窄,四肢细长,躯干短,颈细,蹄小而实,体质强健,耐粗重劳动,不易疲劳。生病了,还有温顺、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气质。 服从性等优点。 驴也分大、中、小。 关中驴、泌阳驴、广陵驴等大型驴,身高均在130厘米以上。 中型驴,如辽宁驴,身高在110至130厘米之间。 小驴,俗称毛驴,身高在85至110厘米之间,多见于华北、甘肃、新疆等地。 驴和马有许多共同特征。 它们还有三个突出的脚趾,其余的脚趾已经退化。 但驴没有马的威严、速度和优雅。 一匹轻毛马,一辆香车,一辆宝马,这就是富人所说的。 从农村普通的农活,到各个山区驮牲畜、娶妻、回娘家、参加集市,光是骑着毛驴就已经很体面了。
1985年出生的大学生杨霞是岷兰县温泉乡土峪坪村的专业养驴人,对驴子情有独钟。 他与人交谈时出现最多的词是:驴。 杨夏清晰地解释了自己养驴的原因:“驴适应性强,吃得少,喝水少,抗病能力强,容易饲养。养驴的收入比较低,但规模化养殖更赚钱。”虽然人均利润少,但销量大,人们普遍选择养猪、养牛,进而导致驴供不应求……”
杨霞在网上看的最多的是饲养和销售驴的信息。 他养的这头驴,好像是山西广陵的大驴。 这头驴重约260公斤,长约135厘米。 对工作和吃肉都有好处。 过去,该品种毛色的选择非常严格:一般以黑眉色为上品,其次是绿眉色、黑马头色和桐毛色。 这种驴体格健壮,威武有力。 但杨夏养驴是为了吃肉,而不是为了奴役,所以他对驴的外表并不挑剔。
杨霞不仅处理一些驴子易患的突发疾病,还给它们喂药、打针、输液,还要接生、照顾小驴子。 他对驴的教训深有感触:现在,驴已经很少用于劳动,多用于肉类。 饲养方式无非两种:一是购买母驴,通过饲养获得利润;二是购买母驴,通过饲养获取利润。 另一种是购买小驴驹,将其养肥然后出售以获取利润。 恒源驴的价格在每头4000元左右。 他们可以在三年内生下两匹小马驹。 当第二匹马驹完成哺乳期后,第一匹马驹就长成了成年驴。 两只驴子的价格是5600元。 半岁左右的德州驴驹价格约为每头1800元。 经过6个月左右的饲养育肥,价格在4000元左右。 半年养殖利润1840元,适合规模化养殖。 河西驴又称凉州驴,产于甘肃省河西走廊。 它们身体较短,毛色大多为灰色。 它们吃苦耐劳,能抵抗粗暴的喂养。 它们很容易饲养,但饲养肉食并不经济。 这种驴就是人们所认为的驴。 郭兰英歌歌中提到的灰驴就是指的他们。
从古至今,人们对驴的认识就是:它老实,无能。 这种印象深入人心,《贵州驴》的作者就是柳宗元。 当代画家黄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驴画。 他在6.9米长的画卷上画了46头驴,或低头、或仰头、或冲刺、或跳跃、或侧卧,栩栩如生。 , 惊人的。 他还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头驴抬起蹄子想挠痒,却急于挠痒,却抓不到痒。 它露出牙齿,咧着嘴笑,栩栩如生,姿势和表情都非常逼真。
这里我想说的是,杨夏是一个能挠痒痒的人。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养驴。 随着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养驴相对于养猪、牛、羊来说相对小众。 养殖周期长,销售渠道不畅通,导致驴数量减少,资源日益紧缺。 这就是杨夏养驴的初衷。 这是一种拒绝随波逐流的逆向思维:别人不支持的事我就支持,别人不做的事我更愿意做,不走大路而走窄路。
杨夏抓的第二个痒是时代的痒。 2014年,大学毕业后已在县教育局办公室当文员的杨霞,在十九周年前夕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回到家乡土峪坪村,温泉乡,创业。
多年来,涂玉坪村只有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离开。 一旦离开,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又像跳出龙门的鲤鱼。 就像老小说里描述的那样:鲤鱼脱离金钩,摆尾摇头,一去不复返。 你为什么不再来? 不敢来! 被知识、繁荣、利润、名誉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年轻人留下或遗忘在角落里的只能是乡村。 乡村怎能不衰落、不衰老? 乡村不是荒无人烟吗? 村子不是空壳吗? 不失怀念和愤怒? 为什么不成为一个时代之痒、世纪之痒呢?
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和心里,阳夏的举动都是出人意料、违背常理的。 这是“年少气盛”的孟浪的荒唐之举。 他读书时感到困惑,有一天他会后悔的。
杨夏带着地道的乡音出现在村民面前。 他不但不讨厌村里的牛羊驴、窑洞,反而显得特别兴奋。 光是这一点,就让村里被他称为叔叔阿姨、叔叔阿姨的村民们感到遗憾、激动、释然,仿佛一座悬山轰隆隆落了下来,最后一丝不安都被风吹走了。
“回来后好好努力吧!” 这就是学者杨夏的初衷。 “让年轻人有工作有钱,老人衣食无忧,村庄环境优美。” 当年11月,杨霞当选为土峪坪村委会副主任,田家崖村撤并并入土峪坪村。成立后,村子更大了,人多了,事情也多了。 2017年的选举中,杨霞正式当选为村支书、村主任,成为村民眼中的“一家之主”。
杨夏意识到,要想给村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 从固定党日、三会一课、党建制度入手,每月组织学习,让第一书记、村班子成员、老党员讲课。 “两委”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党员带头、发挥表率作用。 看得出来,村民们精神抖擞。 根据该村的特点,确定了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路径。 该村种植合作社招募了39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富硒小米。 连续六天,241亩富硒谷子播种入地。 预计每亩收入2000元,户均收入4亩。 仅富硒小米,家庭人均收入即可达到8000元。 修复农田道路2.5公里,完成村内土地确权1506亩。 创建富硒小米园区,种植富硒小米291亩,利用小米秸秆喂驴。 引进核桃树种植,流转山地2000亩。 在新农村建设中,两个村委会活动室改造同时完成,公共设施完善,成立健全了治安委员会、红白会、治安巡逻队,成立了村组卫生保洁员。 回村五年来,他带领村里40多户常住户,将原来的60亩果树逐步扩大到现在的170亩。
2017年,合作社带领41户贫困户参与驴养殖,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与政府共同出资建设养殖场,采用集中饲养,由合作社统一经营。 毛驴数量已发展到87头,每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600元分红,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
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土峪坪村第一书记尚震留下了这样一段真诚的记录:“这一天,我和杨霞约好去村里的党员合作养殖场参观,体验了放驴的工作从村委会到合作社有15分钟的路程,做好准备后,我们就开始赶驴了,养殖场后面就有一条路,数量很多。我们开车很小心,要时刻注意过往的车辆,不要让它们受惊,沿着路走了大约1公里,有一个岔路口。我们赶着驴子穿过岔路进入山里,到了山里,驴子们开始玩得很开心,我们找了一块比较平坦、有很多草地的地方安顿下来,让驴子自由活动。驴妈妈总是站在小牛身边,生怕孩子迷路。 这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此时已经是中午11点了。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赶着驴子原路返回养殖场。 我结束了早上的放驴工作。 对于在城市长大、很少见到驴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它让我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结识了新朋友。 朋友。”
《光明日报》(2020年5月30日第11页)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