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18:01:16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这是四川历史上首次对雪豹进行全面调查,选择在康定、炉霍、石渠、甘孜、巴塘、德格、雅江等7个县(市)的9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
勘察队行程3000多公里,共发现雪豹排泄物、脚印、挖洞等43个。 明确雪豹分布在7个县(市)。
今年2月28日至3月25日,省林业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基金会、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成的调查组在康定、炉火、石渠、甘孜、巴塘、七县等地进行了调查。德格、雅江等县(市)各地对9个自然保护区雪豹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 这是四川历史上首次对雪豹进行彻底调查。
8月底,当所有调查数据都收集完毕时,何冰有些兴奋。 “大量证据表明,甘孜地区有相当数量的雪豹种群。”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成都项目部主任说。
雪豹生性喜欢独居,是典型的高山动物。 它们常年生活在海拔2700米至6000米的雪线附近。 它雄伟地矗立在冰峰雪岭上,行踪极其神秘。 被誉为“雪山隐士”。 近日,记者走近调查组,揭开了海拔4000米雪线搜寻的面纱。
滞后的研究:
全省无雪豹活动地图
四川的雪豹调查在雪豹分布的省(自治区)中一直排在最后。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这一说法得到了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处长王宏嘉的认可。
早在2005年,与甘孜州隔江相望的青海省玉树州就启动了雪豹相关调查; 甚至更早的2004年,新疆也启动了雪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青海、新疆先后加强了对雪豹分布区的保护,“如扩大保护区范围、组织生态迁徙等”。 何冰说道。
但迄今为止,“四川没有捕获活体野生雪豹的记录,更没有雪豹活动地图。” 省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站副站长顾晓东坦言。
川西北高原是雪豹分布的重点地区。 顾晓东说,与万众瞩目的大熊猫相比,同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的雪豹显得格外神秘。 1999年,省林业厅尝试对雪豹种群和活动区域进行调查。 但由于技术实力不足等因素,该计划流产。
尴尬还不止于此。 “研究四川雪豹最权威的人是外国人。为了查资料,有时我们还得去海外寻求帮助。”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 这一说法得到了王宏嘉的证实:目前全省研究猫的专家很少,研究雪豹的专家就更少了。
由于缺乏基础材料,四川雪豹研究也相对滞后。 2008年3月,甘孜州石渠县农林科技局发布了一段雪豹视频,引起各方质疑。 由于之前石渠地区没有关于雪豹分布的明确记录,由于缺乏相关研究和数据,无人能证明这段视频的真实性。 直到2013年,在石渠罗墟自然保护区拍摄到雪豹的照片,争议才稍稍平息。
四川哪里有雪豹? 雪豹和猎物的数量又如何呢? 面临哪些威胁? 这些未解之谜不断向在雪豹研究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四川提出质疑。
一段艰难的旅程:
寻找海拔4000米无人居住的土地
雪豹除发情或哺乳期外通常独居,性喜夜行。 如果想在白天遇到一个活着的人,概率几乎为零。 贡嘎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助理工程师杨创明表示,他监测雪豹已有近两年时间,从未见过活的雪豹。
为了收集更多信息,调查组在出发前六个月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首先明确调查时间段——早春。 春季积雪较多,雪豹活动痕迹保存时间较长; 春季雪线下移至4000米左右,雪豹活动区的海拔不会太高,更方便人们进出。 早春,气温相对温和,风也相对较小,是考察的最佳时机。
接下来规划勘察区域和路线——甘孜位于横断山脉中北部。 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州的54.6%。 气候寒冷,是雪豹的理想栖息地。 此前,曾有报道称这里有雪豹活动。
更重要的是,甘孜州是雪豹主要猎物岩羊的集中分布区。 近年来,已有岩羊遭天敌危害的记录。 这些被猎杀的蓝羊身上有明显的雪豹痕迹。 雪豹吃捕获的猎物时,通常首先吃腹部和内脏,然后是肌肉,最后是头部。
调查组根据近年来各地通报的信息,在康定、炉霍、石渠、甘孜、巴塘、德格、雅江等7个县(市)选定了贡嘎山等9个自然保护区,并提前规划。 勘察路线。
即便如此,调查组还是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在海拔4000米的雪原里,勘察队每个队员都要背上四到五公斤的食物和物资。 他们在野外徒步了七八个小时,行程四十多公里。 春天的高原,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风力往往在5级左右,“寸步难行”。 一旦发现雪豹活动的痕迹,就必须伸出几乎“冻成胡萝卜”的手指去收集信息。
勘察路线都是人迹罕至的雪地,很容易迷路。 “周围都是白色的,没有参照物,手机也没有信号。” 每当进入原始森林区域,每隔几百米,杨创明就会用石头等进行标记,并反复向每个队员强调:天黑前必须原路返回。 如果迷路或落后,尽量找背风处生火,等待救援。
所幸的是,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成员们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如何识别:
爪印可以用来挖洞来识别痕迹,粪便和肌肉可以用来识别个体。
调查期间,调查组并没有幸运地“遭遇”雪豹。 因此,调查区域内雪豹的存在和个体信息只能通过它们留下的痕迹来判断。
调查组成员、北京大学博士生肖凌云表示,雪豹留下的痕迹主要分为爪印、挖洞、粪便、肌肉和狩猎痕迹。
雪豹的脚底呈梅花状,成年雪豹的步幅约为一米。 雪豹的年龄可以通过爪印的大小和步幅来初步判断。 不过,有很多猫的爪子是梅花形的,所以不能仅根据爪印来判断。
第二种方法是识别凿痕。 成年雪豹身长可达1.3米,体重超过50公斤,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 它留下的凿痕也很大,有30厘米长,大部分位于岩石周围。 肖凌云说,留下挖洞主要是作为“路标”,或者是向其他同类物种宣示领土主权,但这也是猫科动物的正常习惯。 “在具体侦查中,常常结合使用爪痕和凿痕两种识别方法,以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确定雪豹是否在某个地区活跃只是完成调查的第一步。 接下来是更复杂的雪豹种群分析和个体分化。
何兵表示,目前确定雪豹个体信息最可靠的方法有两种:粪便和肌肉。
雪豹的粪便上附着有DNA。 然而,雪豹的排便地点却极其隐蔽。 粪便不仅难以检测,而且暴露在风吹、日晒、雨淋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在野外提取一块新鲜的雪豹粪便往往是探险队最兴奋的事情。 “这说明此行没有白来,一遇到就会立即采集并保存。” 杨创明说道。
肌肉收获更加困难。 雪豹在与猎物、同种动物和其他动物的战斗中会失去少量肌肉。 但打斗场面却很难找到。 因此,调查组的重点是首先摸清雪豹的分布区域、食性以及冬春季活动区域的变化。 至于识别个体信息、绘制雪豹基因图谱,这是后续工作。
近一个月来,调查组行程3000多公里,走访了贡嘎山、伊日沟、卡娘、新路海、罗须、朱巴龙、措普谷、神仙山等自然保护区。 共发现雪豹粪便、脚印、挖洞43个,发现岩羊1984只。
何兵表示,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调查雪豹有多么困难。 “踪迹和猎物的密度都很稀疏。不过,通过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雪豹分布在这7个县(市)。”
未来的期望:
建立全省雪豹监测和科研体系
与动辄上千人参与、历时数年的大熊猫调查相比,四川首次雪豹调查显得时间过于短暂。 不过,何冰并没有失望。 在他看来,这次调查是一次掏空之旅,“仅仅是开始”。
王宏嘉表示,鉴于技术、人才储备、基础薄弱的现实,我省将依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其他科研机构的力量,在贡嘎山、卧龙、王朗、雪宝顶、安子河等地开展研究和其他地方。 对于雪豹的动态监测,“从保护区内重点区域入手,储备技术和人力,时机成熟后再扩展到潜在栖息地和保护区外栖息地”。
如何实现动态监控?
何兵说,根据青海和新疆的经验,识别雪豹个体的另一种方法是研究雪豹体表的斑块。 因为斑块与人类的指纹相似,“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一样,不同雪豹的斑块也不同,大小和密度也不同。” 目前,我省已逐步形成全省各种自然格局。 保护区部署高清红外摄像机。 “只要按照雪豹的习性和习惯活动路线放置摄像机,拍照就不成问题。”
除了安装红外摄像机外,雪豹主要猎物岩羊种群的变化也成为调查雪豹的观察点。 顾晓东认为,这与研究大熊猫需要研究箭竹(主食竹)类似。 “岩羊的主要天敌是雪豹。”
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绍英建议,宜参考大熊猫调查研究的过程,选择以点带面,依靠外部力量,储备技术力量,然后制度化并进行例行调查。 “不过,每个物种的研究都有其特殊性,希望四川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的研究方向,做出自己的特色。” (记者王成东)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