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1 00:02:39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往年的清明节假期,我总是要苦苦思索如何远离网红打卡的地方,找一个冷门安静的地方,远离喧嚣,偷偷半天的时间闲暇。
今年疫情之下,举国哀悼,既然待在家里安全了,小唐也不敢远行,满足于和家人在一起。 我没有仔细计划一次长途旅行并处理旅行前后的混乱,而是有时间开始思考节日本身的意义。
我看到书上有人说
节日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时间点。 但节日却让大家在同一时间进行同样的仪式,做出同样的祝福,退出各自不同的事务,感觉彼此是一体的。 这种认同感是人类群体凝聚力的源泉——郝景芳的《孤独的深处》
我同意,但我不完全同意。
她一定没有想到,还有“清明”这样一个自然节气与节日的“组合”。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此时万物生长,洁净明亮。故名清明”——《岁月百问》。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季节,祭拜祖先,寻根表达对生命的感恩,踏青感受万物风情,都是顺应自然、发自内心的举动。 “天人合一,顺时而动”。 不必用节日这个名字来称呼“集体仪式”。
如果她读完了所有古人抒情清明的诗篇,她就会感受到大自然对人文仪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每个人尽管命运各异,却仍然在同一仪式下隐藏着不同的精神诉求。符号。 那些严肃到灵魂折磨自己的诗,或者坦荡到直抒悲喜的诗,也许会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在春天的浪漫中,在缠绵的春雨中,在云里遨游,并追溯清明存在的起源。
清明节下雨,你能借酒消愁吗? ——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下大雨,路上的行人有种快死的感觉。 餐馆在哪里? 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每年此时此刻,人们都会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的一首诗。 清明、雨、酒,这些忧郁、悲伤的象征,在一系列的问答中串联起来,构成了富有想象力的诗人的心情和故事。 杏花、丝雨、牧童、村庄,足以勾勒出一幅田园水墨画景,可搭配美酒解心灵的忧伤。
如果今天的人们在雨天凝望窗外,播放《解忧》这首歌,听低沉的歌声唱着:“一杯为明天,一杯为过去……一杯为自由,一杯为过去”。死……”,我想你心里也会有酒,让你的悲伤再飞一会儿。
清明好时节——程浩《郊游记》
方圆绿野随心所欲,远山绿野春来。
行转朝红穿过柳巷,坐在流水边的苔岩上。
莫词喝了很多酒劝她,却又怕风花飞走。
清明节天气好,不妨出去旅游不忘回家。
行走在翠绿的田野上,追着落花,意趣盎然,这显然是一首劝人不要放过春天,珍惜眼前的诗句。 如此贴近自然,谁会被世俗的忧虑所束缚,不赶紧抓住美好而稍纵即逝的时光呢?
风景美不幸福——《冷食》中的魏应物
晴天吃冷食好,春园里百花争艳。
彩绳拂花,光球来亭。
长歌送残阳,徐风吹残杯。
如果没有蜡烛,克制思想、催促就好。
注:寒食节原本发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后被清明节融合吸收。
冷食(无火冷食)、彩索刷花(荡秋千)、淡秋亭(蹴鞠),诗人寥寥数笔勾勒出清明冷食之际的民俗风情和娱乐景象。 当然,满园春色的热闹,并不妨碍诗人酒后自感伤感,更思乡之情。
肆意的青春——王伟的《冷食城东事件》
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扮演着绿蒲白牡丹的角色。
溪边有几间屋子,花落了一半向东。
鸟儿在蹴鞠上反复飞翔,秋千在垂杨树上竞出。
年轻人分期出行,没必要同时去清明节。
这里,诗人提到了寒食和上巳的两个节日。 上巳这天,亲友们结伴出游,水边宴饮,郊游春游。 最著名的就是文士喜爱的《流商曲水》。 和寒食节一样,上巳节的文化也被清明节融合吸收。 这三个节日融入了流传至今的清明节文化。
“年轻人分日子去旅游,没必要同时去清明节。” 在那美好的青春岁月里,自然在呼唤,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漫步,何必在意节日仪式本身。
流连人间——孟浩然《清明梅道士房宴》
林下悲春已尽,开亭赏物美。
突然遇见了青鸟使者,邀请我去赤松家。
丹灶初火,桃花开。
若童颜可留,何不醉于流云。
青鸟、红松、丹灶、仙桃,在贪恋人间、渴望超凡的诗人眼中,清明时节所看到的一切平凡景象,都是道教的“神仙日常生活”,他对青春和生活挥之不去的眷恋。
时空翻转至今,又到了清明节。 无论悲伤还是快乐,我们都应该感恩生活,不要浪费时间。
文章末尾声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手游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