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20:03:12 | 来源: 互联网整理
堵住门
堵门又称堵门游戏、迎亲游戏、捉弄新郎、捉弄新郎。 堵门是指当新郎的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不能立即进入。 他们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婚礼习俗和仪式,向新娘行礼,然后才能进入。 例如,如果新郎有幸结婚,新娘家就会要求新郎写一首诗来检验新郎的才华和学识。 当新郎的诗让新娘家人满意后,门就会打开,让新郎家人的迎亲队伍进来。堵门是因为古老的迷信认为,新娘迟迟不出门,对新娘越好。新娘的家庭,他们能保留的财富就越多。 还据说这样能体现男方家人的诚意。 敲门游戏通常涉及强迫新郎吃或喝味道奇怪的食物或饮料。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妹妹钱
开门钱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是姐妹钱,是新郎送给新娘姐妹的。
在妇女家里进行的仪式
新郎的婚礼团队被允许进入新娘家后,不能立即接新娘。 双方必须完成一系列婚礼仪式后才能出发。 新娘家的婚礼仪式。
新娘出去了
指新娘离开娘家,前往婆家的过程。 自宋代以来,新娘多乘花轿去男家,故又称花轿。 新娘出门前要完成一系列婚礼礼仪。 现代新娘多乘汽车去新郎家,但许多外出习俗仍保留着。 新娘只有在完成一系列仪式后才能出门。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停轿子
挡花轿:迎亲队伍从新娘家出村时,村民会在村口的路上摆上香案,挡住花轿,以吸引糖果。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形式,只用红纸凳来挡轿,也叫嫁妆挡。 民国以来,香案已少见,简化为一张桌子、一张凳子、一张帘子,甚至一根绳子。
过门
过门是指女孩从娘家的门到夫家的门。 一般指女子结婚。 在门口完成了一系列的婚俗礼仪之后,花轿终于进入了院门,开始了下一轮的婚俗礼仪。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礼拜堂
参观教堂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仪式,参观教堂的时间必须由占星师选择好时间。 古代“三书六礼”中,礼拜堂不属于礼仪范畴。 进殿祭祀的习俗至少始于唐代,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广泛实行。 宋代以后,盛行全国,祭天地、祭祖、祭父母、夫妻互相祭祀。 意味着女方从此成为男方家庭的一员,因此成为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礼物。 宋代以来,祭祀殿堂的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祭祀天地祖先、夫妻之外,还要祭祀家人亲戚。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进殿拜堂时,在赞美歌声的引导下,两位满福的人扶着新郎新娘并肩站立在香案前,拜天地、拜祖先、拜父母,然后夫妻互相行礼。 祭天地,代表对天地神的尊敬; 拜公公婆是孝顺的表现; 夫妻拜,代表互相敬如宾。 因为自周代以来,中国文化中以东方为第一顺序,所以祭祀时,新郎跪东,新娘跪西。 大多数地区,新婚夫妇在教堂落座时,必须同时念诵吉祥语,如:“香烟缭绕,烛光明亮,新郎同堂”。
长明灯
中式婚礼中使用的香烛称为长寿烛、万寿蜡烛、万寿蜡烛、万寿灯、万寿灯、万寿灯,寓意祝愿新人长寿,白头偕老。 中式婚礼中点燃蜡烛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代表着香火的延续,所以婚礼中使用的香烛也被称为龙凤烛。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续香,所以这个环节代表了家人对新人续香的期望。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有的地区还要在花烛的每根铜串上放一个红橘子,寓意“花烛夫妇早生贵子”。 因此,与西方婚礼由新人自己点燃蜡烛不同,在中式婚礼中,蜡烛是由新郎的父母点燃的。 香烛必须由女方赠送,以体现双方的婚姻和两个家庭的团结。 蜡烛点燃后,至少要点燃一天,有的地区要点燃三天,而且过程中不得熄灭。 中国人认为,如果万寿灯中途熄灭,新婚夫妇就很难白头偕老。 中国民间信仰除了用洞房蜡烛营造夜间气氛外,还认为洞房点燃蜡烛还有辟邪的作用。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点蜡烛:点蜡烛就是点花蜡烛。 大多数地区在点蜡烛时,必须伴随着颂扬吉祥的话语,如:“点烛二尺长,恭贺新郎迎娶新娘。”长寿烛(灯)的光芒增添了祝福和长寿。 ,夫妻和睦,百年不衰。” 除了新郎的父母外,还有一些地区的传统婚礼习俗是,点燃龙凤蜡烛的人必须是新郎的同侪和既是夫妻的小伙子,以求吉祥。 在某些地区,礼拜前会点燃蜡烛。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迎烛:迎烛是指将点燃的蜡烛从拜堂香案移至洞房的过程。 大多数地区,准新娘和准新娘各自手持蜡烛,在赞美的引导下走向洞房。 如果没有送婆婆或迎婆婆,则由其他祝福者或伴郎代替。 有些地区的婚礼习俗是,请蜡烛的人必须是新郎的同代人和已婚的青年男子,以求吉祥。 大多数地区,请蜡烛时,必须附上吉祥话。 吉祥话必须是新娘上轿前,新娘家人祭祖时所吟诵的诗词。 例如:“龙烛之光照堂堂,两姓联姻带来香名。男”女子出嫁,双烛照照,寿数长久。”其理由为什么女子的祭祖诗是为了强调双方的婚姻,两个家庭的结合,以及新人的婚姻,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宗族、祖先的传统。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送蜡烛:送蜡烛是指在新房的香案或桌上放置点燃的蜡烛进行祭祀的婚礼习俗。 鲜花和蜡烛摆好后,行礼带领大家起立鞠躬。 大多数地区在行礼引导群众起立礼拜时,必须同时念诵吉祥话。 吉祥话必须是新郎在参加双亲婚礼前祭祖时或婚礼结束后到庙里祭祖时所背诵的诗词。 例如:“指向它。” 堂内龙烛光芒四射,照出一对良鸳鸯。 来年必生贵子,为千秋万代之才俊。”正如女子的祭祖诗一样,男子的祭祖诗之所以也被背诵,是为了强调双方的婚姻,两个家庭的结合以及新人的结婚,也体现了中国民间重视家庭、宗族、祖先的传统。
进入洞房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送烛仪式结束后,众人在行礼的带领下走出洞房。 他们回到香案前,喊道:“敲锣打鼓,进洞房!” 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新婚夫妇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向洞房走去。
离开洞房
在洞房完成一系列婚礼仪式后,新婚夫妇需要离开洞房,但不能同时离开洞房。 必须遵循先、后的顺序,新婚夫妇不得主动离开洞房。 必须受到众人的称赞才可以出洞房,作为新人的标志。 大家对新人的尊严和尊重。
婚宴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新婚夫妇和父母完成一系列婚礼仪式后,就可以从香案两侧的桌子上离开,在赞美的引导下坐下。 中国古代婚礼的正式婚宴一般在新郎家举行。 菜品中总有大枣、莲子、桂圆,都是谐音的,寓意夫妻俩子孙幸福。 一般婚宴上,不能随意进出餐桌。 必须等到第一桌的人都吃完(先吃完的人要把筷子放在自己的勺子上,以表明他在等别人),其他人才能离开。 有些地区还有一种婚礼礼仪,在宴会结束时,主人要放鞭炮,大家才可以离开宴会,乐师们也必须在宴会结束时一起演奏音乐。 如果有人在婚礼上不小心打破了杯子或平底锅,则必须将碎片收集起来并放置在研钵的中心,象征着破碎和圆形的形状可以辟邪。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闹洞房
洞房是中国传统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俗话说“结婚三天无大事”。 洞房期间,许多禁忌被解除,人与人之间不守规矩、随意、细小的关系全部消除。 礼节、风俗、社会都允许。 然而,在中国婚姻史上,早期并不存在婚礼仪式:先秦两汉时期,婚礼隆重、简单。 那时,娶了女儿的家庭,会连续三夜不熄灯,因为想到骨肉分离; 娶了儿媳妇的,要连续住三天。 由于想到传宗接代和父母年迈,不演奏任何音乐,所以没有喧闹盛大的场面。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进入汉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平淡、刻板的旧式婚礼,也不再恪守“三日不喜”的古训。 他们开始隆重地举办婚礼,改变了婚礼原本简单、隆重、隆重的仪式。 它已经转变为一种世俗的庆祝活动,充满欢乐、欢乐、盛况和环境,被奢华的比较所掩盖。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过去,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 古人无法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解释和应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于是将其归咎于妖魔鬼怪,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理防御系统; 并在现代采用了这种方法。 看似迷信,人们用各种方法来对抗自然变化带来的灾难,其中之一就是洞房,就是驱除洞房内妖魔鬼怪的阴气,增强新房的阳气。为了寻求和平的人。 所以,俗话说“人不为鬼所扰”。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洞房期间,人声鼎沸,其乐融融,门庭若市,可驱邪、镇宅。 过去,为了避免新婚夫妇之间不和睦,避免灾难,对主持婚礼的人的选择极为严格:如果新郎家里有亲戚生病卧床不起,就不能主持婚礼。仪式。 同时,产妇、孕妇、寡妇、婴儿、丧偶、生肖属虎、生肖与新婚夫妇相冲突的人,一律不得参加洞房。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此外,热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理想:热闹才能形成欢乐喜庆的气氛。 热闹还象征着家庭和睦、邻里和睦、事业兴旺、财源广进。 对于新婚夫妇来说,这是一种祝福。 庆祝洞房就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一种手段。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因此,无论婚礼时闹得多么尴尬、多么难以忍受,新婚夫妇尤其是新娘千万不能生气,否则就会被认为脾气暴躁、任性,夫家也会被认为是脾气暴躁、任性的人。不受欢迎,以后家里就会有麻烦。 如果你发达了,以后就会被别人嘲笑、嘲笑、疏远、孤立。 因此,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无事则无事,事愈多则事愈”。
婚礼
中式婚礼的婚后礼仪(三)
婚宴、洞房结束后,新人及家人还需完成一系列的礼仪仪式,中式传统婚礼才能正式结束。
热门手游排行榜